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文丛梦想与现实:香港的社 畅销书籍 正版 历史.

  • 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文丛梦想与现实:香港的社 畅销书籍 正版 历史.
  • 所属分类:
    发货地:安庆
  • 价    格:21
  • 市场价格:
  • 今日价格: 有特价请联系
  • 优惠详情: 剩余数量总共数量
  • 最近热度:
  • 累计热度:
  • 综合得分:
  • 信誉得分:
  • 品牌:
  • 货号:5bd85a6a8b56
  • 立刻联系购买联系商家文仁图书音像专营店

        本商品由文仁图书音像专营店提供,通过文仁图书音像专营店完成交易,请放心购物

  • 产品名称: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文丛-梦...
  • 书名: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文丛-梦想与现实:香港的社
  • 定价:25.00元
  • 出版社名称: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年02月
  • 作者:黎熙元 著
  • 开本:16
  • 书名: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文丛-梦想与现实:香港的社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文丛-梦想与现实:香港的社
作者:  黎熙 著 著作
市场价:  25
ISBN号:  9787301143049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语种:
  出版时间:(咨询特价)-26  版次:   页数:
  印刷时间:(咨询特价)-01  印次:   字数:(咨询特价)

  目录
引言
第YI章  社会分配、职业地位与社会分层
  一、西方学者的社会分层理论
  二、香港学者的社会分层研究
第二章  近五十年香港社会的结构转变
  一、近五十年香港的经济结构变化
  二、收入分配结构和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三、公共教育结构的变化
  四、香港其他公共体系的发展
  五、小结
第三章  香港的收入分配、再分配与社会不平等
  一、香港的收入分配
  二、香港社会再分配
  三、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空间效应
  四、小结
第四章  社会分层
  一、不同尺度的社会分层
  二、本书的社会分层
  三、小结
第五章  社会流动
  一、以收入变动衡量的社会流动
  二、以职业变动衡量的社会流动
  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分析
  四、二劳动市场与垂直社会流动的障碍
  五、跨地区流动策略
  六、小结
第六章  阶级认同与社会流动意识
  一、阶级位置与阶级身份
  二、阶级身份与社会流动意识
  三、社会流动的方式与因素
  四、“M型社会”是否已经浮现?
  五、小结
第七章  阶级特性与阶级政治
  一、香港的资产阶级
  二、香港中产阶级
  三、香港的劳工阶级
  四、社会阶层与政治投票倾向:区议员选举投票分析
  五、结论
结语“香港梦”——理想与现实
参考书目
附录  香港社会流动访谈问卷

  精彩内容
    第五章  社会流动
    社会阶级阶层结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框架中,有可能发生变化、向上或向下流动的阶级只有小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大生产条件下,作为传统中间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终将分裂消失,其中小部分上升为资产阶级,而大部分将下降为无产阶级。而作为社会阶级主体的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总体上是稳定的,互相之间阶级差别巨大,阶级边界森严。正是由于阶级差别巨大而且无产阶级几乎没有可能向上流动,马克思才据此做出了的预言——无产阶级只能通过暴力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才能有效改变自己的阶级地位。
    无论社会学者是否同意马克思的预言,他们都同意维持社会稳定和正常运作的因素不仅是阶层结构的形态,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是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假如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低,中下阶层受到压制,容易存有更多不满与反抗的情绪;相反,当不同阶层的成员具有实现社会流动、尤其是上向社会流动的可能性,社会就能够形成一种有努力就会有收获的价值观。李普塞特(Seymour M.Lipest)认为,20世纪的西方社会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许多工人、农民的子女进入白领阶层,代际职业流动**显著。大规模的职业流动对社会意识形态有深刻影响,它使出身卑微的人相信向上的社会流动对他自己或他的孩子来说是可以达到的。如果他在经济上获得了成功,将进一步促使他相信社会是平等的。有些社会学家认为美国的职业流动状况比欧洲更显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项关于近二十年香港社会分层状况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也是内地学者**部以**手实证资料为基础比较全面地讨论香港社会分层及其相关问题的著作。
    本书指出,20世纪下半期香港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的社会富裕并未消除由贫富差距产生的社会不平等,贫富差距变得越来越严重。香港社会流动的总体状况是短距离、小跨度的垂直社会流动显著频繁地、普遍地发生,而大跨度、长距离的垂直社会流动并未显著发生。这种社会流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从下层到中上层当中各个层级的利益分界和阶级认同的差别。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中产阶级出现两极分化,“M型社会”的变化在香港社会中已露端倪。依靠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上向社会流动,这是香港**代移民的理想,其后成为香港人的整体社会意识。但是香港社会环境自20世纪下半期以来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上向社会阶层流动只能有限度实现,香港人社会流动的梦想与现实之间正出现越来越大的差距。

  作者简介
黎熙,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教授。从事经济社会学研究、社区研究和区域社会文化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和广东省研究项目十余项。主要著作有《社区建设:理念、实践与模式比较》等,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现代社区概论》,主要论文有《社区论辩:转型期*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性、民族性与本土性——香港学术界的后殖民批评与香港人文化认同的再建构》、《香港的城市空间与社会分层浅析》、《难以表述的身份:后殖民语境中澳门人的文化认同》等二十余篇。

热门相关信息